地下工程預鋪反粘防水技術以其先進的防水理念和簡便的施工工藝 , 成為中國國家標準《地下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》(GB50108-2008)中増加的技術內容,并被列入國家住建部2010年頒布的《建筑業10項新技術》之防水新技術中。 目前,我國絕大部分地下工程均采用傳統材料作為防水層,防水材料鋪貼于墊層基面,然后做保護層,再澆筑混凝土結構,防水層不與結構混凝土形成粘接。這種做法的缺陷在于防水層受到破壞時,地下水會在防水層和結構層之間發生串流。由于結構混凝土是多孔性非勻質材料,在澆筑過程中因振搗不實產生蜂窩孔洞、客觀因素導致的混凝土預留縫隙(施工縫、變形縫等) , 以及地基不均勻沉降造成的結構裂縫等原因,串流于防水層和結構層之間的水分就會沿結構混凝土的縫隙、孔洞等缺陷進入到結構內部,造成滲漏(圖1 ) 。即使在室內維修,也很難鎖定柔性防水層破損處的具體位置,使得修補工作難以順利進行。 在我國,地下工程結構與防水層之司的竄水間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, 成為影響地下防水工程質量的障礙。 現行國家標準中''外防外貼″和外防內貼″均指地下建筑結構側培部位的防水做法 , 而實際上結構底板上卷材材防水層采用的也是外防內貼″做法。 幾十年來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表明 , 保證''外防內貼″做法不發生滲漏水的關鍵在于"真正的滿粘″。高分子自粘膠膜防水卷材是一種多層復合材料 , 它由高密度聚乙烯板、非瀝青基高分子膠粘層和特制的耐候顆粒保護層構成(圖2),每個構造層次
都有其特定功能。預鋪卷材的高密度聚乙烯板主要提供防水功能,而且具有高強度、高延伸、抗穿刺和耐腐蝕等特點。非瀝青基高分子膠粘層提供卷材與混凝土的粘接功能,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,膠層與流動的水泥漿發生反應,使混凝土與膠粘層形成連續、完整、牢固的粘接。加之高分子膠粘層具有一定厚度,能以塑性變形方式抵消沖擊力,可承受結構裂縫的影響。卷材表面的特制顆粒耐候層粘附于高分子粘膠層上, 既可抵御紫外線、延長產品外露時間,又能在混凝土凝固過程中與水泥漿形成機械咬合,更加提高了卷材與混凝土的粘接力 。 同時顆粒層還提供了不粘的表面可供施工人員行走 , 使后續工程能夠順利進行。
預鋪巻材的施工應用技術完全不同于傳統的防水卷材。卷材使用于底板平面時,將高密度聚乙烯板面向墊層 、顆粒層面向操作者,直接空鋪在墊層基面上;卷材用于立面時,將卷材機械固定于圍護結構基面上,顆粒層面向操作者,在搭接部位對卷材進行臨時機械固定。預鋪防水卷材施工完成后,無需鋪設任何保護層,即可直接進行綁扎鋼筋、支立模板、澆筑結構混凝土等后續工序。
施工應用技術要求
一、材料要求
1、預鋪式高分子自粘膠膜防水卷材外觀要求
1)成卷卷材應卷緊、卷齊。端面里進外出不得超過20mm。
2)成卷卷材在4-45℃任意產品溫度下應易于展開。
3)卷材表面應平整,無可見的缺陷,如孔洞、結塊、氣泡、缺邊與裂口等。
4)每卷卷材的接頭不超過1個,較短的段長度不應少于1000mm,接頭處應剪切整齊,并加長150mm。
施工要點
一、基面處理
1)細石混凝土墊層澆筑完畢后,應及時收水、壓實、抹平、若有蜂窩、麻面、開裂、缺口和孔洞等缺陷,宜采用1:2.5的泥沙漿找平。墊層平面應堅實、平整、干凈,可以潮濕但不得有明水,否則應提前進行堵漏、排水處理,以免妨礙防水層的施工。
2)外防內貼防水做法的排樁、地連墻等圍護結構立面基層,其表面可采用混凝土、水泥砂漿等進行找平處理,基面的平整度應滿足D/L≤1/6,其中D為相鄰兩凸面間的最大深度,L為相鄰兩凸面間的最小距離。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時,應采用1:2.5的水泥砂漿填充抹平。在基層混凝土未完全硬化前,應將基層表面凸出的石子等尖銳。突出雜物清除。
3)凸出基層表面的鋼筋、螺栓等應從根部割除,并在割除部位用1:2.5的水泥砂漿進行覆蓋順平處理,覆蓋砂漿的厚度不得小于20mm,覆蓋面應滿足基面的平整度要求。